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感动海南丨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为了一群远方的朋友 正文

感动海南丨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为了一群远方的朋友

来源:尚嘉娱乐网编辑:时尚时间:2024-03-29 03:31:51

原标题:感动海南丨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为了一群远方的感动丨海朋友

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金源乡的科巴村,在2018年之前,海南已经将近十年没有出过大学生。南师极品女帝:男妃莫心急2017年,学马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的克思支教团队来到这里,一场改变,主义支教开始发生在山川之间。团队

2018年,为群李加东智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远方友从他开始,感动丨海陆续有49位科巴村的海南孩子考上大学。

历时5年,南师300多人次参与支教,学马学院6万多小时支教服务,克思帮扶中小学生8000余人次。主义支教每个寒暑假,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跨越山海,来到科巴赴一场“约会”。

科巴与海口,都是彼此的远方;“远方的朋友”,成了支教师生与科巴孩子永远的挂念。

支教一瞬。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供图

雪地上的坐标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刘荣,还记得第一次科巴支教结束时的清晨。

那天,屋外下起了鹅毛大雪,窗外是极品女帝:男妃莫心急一个个悄悄张望的小脑袋,刘荣推开房门,发现孩子们用炉灰在雪地上写下每一位支教老师的名字。

刘荣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白色的雪,黑色的字,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坐标。

那是2015年,还在新疆大学工作的刘荣,带着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一位求学期间认识的科巴村民向她发出邀请:“过来吧,我们村子太偏僻,一直缺老师。”

刘荣带着13位志愿者前往科巴,从火车到大巴,从大巴到小车,一路上换乘好几种交通工具,终于抵达村子。

位于黄河北岸高原山区的科巴村,海拔将近2300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藏族村落。进村时,孩子们在路旁迎接,漫天都是五彩缤纷的风马旗。

支教一瞬。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供图

村民们腾出自家的房间,给支教老师休息,还拿出肉和馍馍,请大家饱餐一顿。可是等到开课时,上课的孩子却不多。小学的孩子有十几个,高中阶段的孩子,却只有两个。

村民告诉刘荣,有些孩子读不下去,“不知道读书有啥用。”听完,刘荣的心里百味杂陈。走出村民的家,她又看见拉毛卓玛的身影。

当时正读六年级的拉毛卓玛,是村里的“小忙人”,谁家有农活儿,都会喊她去干。做家务、干农活、带孩子,下了课的拉毛卓玛,总在村里忙个不停。

刘荣问她有什么理想,拉毛卓玛总是迷茫地笑着。不知道答案的孩子,却不止她一个——科巴村已经很久没有出过大学生,苍茫的大山似乎真的困住了这里的人们。

原本只是打算帮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刘荣,渐渐意识到,科巴的孩子更需要帮助,孩子们需要一座桥梁,连接大山与外面的世界。

2017年,刘荣来到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教师,科巴支教活动得到学校的支持。师范专业的学生有了实践平台,科巴的孩子也有了一群来自远方的朋友。

为孩子们传授知识、推荐书籍,一起做游戏,一起谈理想。支教师生们开始为科巴的孩子带去一份对外界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

李加东智想读大学,拉毛卓玛想去外面看一看。曾经迷茫的孩子,仿佛看见雪地上的字,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阳光灿烂的高原

今年7月底,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再一次启程。

大三学生李震邦来自四川,乘坐火车抵达西宁,花了500多元;从福建出发的陈萌,先乘飞机到达兰州,再坐动车抵达西宁,一路花了950元。

家住河南安阳的徐娅婕,正好遇上郑州暴雨,“原以为去不成了,没想到出发那天,郑州高铁通车了。”正值暑假的大学生们从各地汇聚到青海西宁,朝着科巴进发。

穿过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踏出车门的第一秒,感受高原地区稀薄的空气,以及强烈的紫外线。2017年,第一批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也是这样来到科巴。

那时,正在海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钟思婷,一天夜里睡觉,突然一大块房泥落下来,糊在脸上。醒来一看,原来半夜突降大雨,屋顶漏雨了。

做事认真的游贤梅,总会在前一晚仔细备课。可是第二天上课时,却常常被孩子们打断思路,忘了接下来该讲什么,“晚上备课,经常急得哭起来。”

支教一瞬。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供图

2019年之前,科巴还没能实现全村通自来水。支教师生们住在村民搭建的木屋里,离水源地有一公里。

身强力壮的男同学们主动请缨,为大家挑水。可是高原稀薄的空气,让男同学们上气不接下气,挑着水还没走几步,就在孩子们的笑声中败下阵来。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小姑娘们背着水桶,把背带绷在额头上,步行一公里,给大家送来了水。

从那时起,每年的支教团成员都延续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少洗澡——“这样的水,每一滴都值得珍惜。”

即使如今的科巴村已经通了自来水,可是山区燃料珍贵,支教师生们舍不得烧煤。

“昼夜温差大,白天30多度,晚上一下降到4-5度。”舍不得烧热水洗澡,今年参与支教的陈梦硕和同学们一样,几乎一个月没有洗澡,身上长了跳蚤,晚上痒得睡不着。

没人要求,村民们却自发为支教老师打扫卫生,轮流担任义务校工。每到饭点,大家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

有时在课堂上,孩子们会突然从包里掏出一块馍馍,害羞地憨笑着,小声说:“老师,妈妈让我带给您。”

一个月的高原支教,强烈的紫外线让陈萌的肤色黑了好几度。孩子们的笑脸,就像高原灿烂的阳光,永远留在她的记忆里。

支教一瞬。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供图

只为远方的朋友

持续5年的支教,甚至吸引了许多附近村庄的孩子前来学习。除了语数外等主科,支教师生们为孩子带去健康课、魔方课等此前很少接触的内容。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支教师生特意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开展大课间活动,组织孩子们跳操,一起做游戏。

五年级的小姑娘德吉卓玛很喜欢大课间,总是围着领操老师陈萌问东问西:“城市里有什么?”“外边的孩子在做什么?”

陈萌很清楚,短短一个月的支教时间,支教师生们能给孩子带去的知识十分有限。他们只是一把钥匙,悄悄打开孩子的心门,让他们朝着目标奔跑。

科巴孩子。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供图

2018年,李加东智以超出分数线68分的成绩,被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系录取,科巴村将近十年的“大学生荒”被打破。

更多的科巴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目标,2018年至今,一共有49人考上大学。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以及基础教育的持续改善,仅在2021年,科巴村就有14人考上大学。

曾经受困于农活的拉毛卓玛,今年顺利考入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再次见到支教师生时,她兴奋地展示着录取通知书。

“我们带给科巴的,远远少于科巴带给我们的。”无论孩子们多少次称呼陈萌为“老师”,陈萌依然清楚,自己还是学生,“我们在科巴学会了讲课、懂得自理,更重要的是,交了一群远方的朋友。”

今年支教结束前,德吉卓玛专门带了4条哈达,分别送给班主任和语数外科目老师。送完了哈达,德吉卓玛正好遇到陈萌,突然急得哭起来:“老师,对不起。”

陈萌笑着安慰,德吉卓玛却认真地说,明天一定给陈萌送哈达。原以为只是说说而已,第二天离开科巴时,陈萌看见德吉卓玛捧着一条哈达追上来,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张写着德吉卓玛联系电话的小卡片。

当车子驶出支教点,孩子们在车后追了一路。车子驶到村口时,支教师生们看见路边的土桥上,留下一串歪歪扭扭的粉笔字:“老师不要忘记我们。”

再远的远方,也有互相挂念的人。9月2日中午,海南师范大学开学之后,回到宿舍的陈萌,拨通了德吉卓玛的电话。

她说:“老师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电话那头,传来德吉卓玛开心的笑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吴兴财(贺立樊 吴兴财)

0.3972s , 42089.2812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感动海南丨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队:为了一群远方的朋友,尚嘉娱乐网  

sitemap

Top